第34屆ISQua年會的主題訂為「進修在醫療系統的條理提拔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Learning at the System Level to Improve Healthcare Quality and Safety)」,並將鑽研內容分為十一個範疇,包羅病人的心聲、決議計劃政策制定的數據分析、中低收入國度的品質促進、醫療治理的法規影響、瞭解促進平安的軌制、透過進修與分享的教育、醫療功效改良的一般化、突破性改良與適應性轉變、危機中的醫品與病安、心智健康的醫療品質與社區的醫療品質翻譯
林啟禎 國立成功大學特聘傳授暨成大醫學中間骨科部醫師
開會的第一天是會前會,ISQua就不客套地供應了成天的重頭戲,六個討論會主題排滿一成天的六個場地,內容絕對讓任何小我消化不完,但台灣的代表們仿佛都很認真當真,出席參與的人數相當多。第二到四天是正式會議,分十多個場地有專題接洽、議題報告與論文揭橥,還有海報區可供細細研究,ISQua執行長彼得(Peter Lachman)就特殊請預會者要多看海報,因為那裡是接收創意思慮與熟悉國際友人的最好機遇。
國際醫療品質會議在倫敦
在10月3日晚上,BMJ特殊提供曾在1851到1860年為英國文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故宅的BMA House讓台灣醫策會與醫界配合舉辦台灣之夜(Taiwan night),由BMJ履行長Peter Ashman親自率領他的菁英團隊加班歡迎,正式宣布台灣醫策會是他們的策略夥伴,並將授權醫策會在台灣主辦平日是BMJ主辦的 2019醫療照護品質與病人安全國際論壇(International Forum of Quality and Safety in Healthcare)。其實這項合作案,已由BMJ的兩位代表Ashley與Holly在八月底到台灣與醫策會簽妥備忘錄,是以台灣之夜的意義是兩邊團隊的初次正式會晤與情誼,當然成效是賓主盡歡。
筆者很榮幸代表醫策會列入第34屆ISQua年會,並與BMJ簽署主辦2019醫療照護品質與病人平安國際論壇的合作案,但這些收穫與功效,要歸功給終年盡力在提升醫療照護品質與改良病人安全的所有台灣醫界伙伴們。
國際醫療品質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Quality in Health Care,簡稱ISQua)成立於1985年,其任務定位為透過全球網絡,並利用教育、常識分享、外部評估與撐持醫療系統的體式格局,來改良醫療品質與提拔病人平安翻譯如此的焦點價值,與台灣衛生福利部及其公法人醫策會的目標一致,也與各醫院成立身管中間的主旨溝通,是以遭到台灣醫界的正視已有多年歷史了翻譯
台灣醫界對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的正視程度與實力熱忱,除ISQua還有誰看到了呢? 謎底是與ISQua有相對複雜之競和關係的英國醫學學會(BMA)與英國醫學雜誌(BMJ)。
第34屆ISQua年會甫於2017年10月1至4日是在英國倫敦進行,除主辦國英國之外,台灣是出席人數最多的國度,佔註冊總人數1600的230人,難怪備受主辦單位的正視。大會的投稿截止日期為相當早的2月,但積極的台灣醫界共投稿590篇,接受325篇,難怪海報區感受上各處都可以見到來自台灣的海報。除醫策會的十人代表團是由董事長與王拔群履行長率精兵出擊,與ISQua含理事長與執行長在內的高層進行多場策略結盟會議,負責了一場台灣心智健康成長與推廣的專題申報,與發表國度條理的醫療品質海報論文共25篇外,各病院層級或專科層級醫療品質海報論文也許多。要特別賜與台北榮總掌聲的緣由,是因為北榮有三十多篇海報論文陳述與三十多位註冊參加者,其海報花樣還一概掛上國旗。而全軍總病院也值得掌聲,因為是由林石化院長親自帶隊十二人列入翻譯衛福部則有醫事司的李中月科長、心口司的賴淑玲科長與醫管會的徐永年履行長參加,因而可知國內重視該會的水平。
以下內文出自: http://blog.xuite.net/mark62lin/twblog/538370309-%E5%9C%8B%E9%9A%9B%E9%86%AB%E7%99%82%E5%93%81%E8%B3有關各國語文翻譯公證的問題歡迎諮詢天成翻譯公司02-77260931